人生是一场马拉松

关于建立我内心的评价体系

前段时间和朋友打电话时倾诉,感觉自己长这么大并不擅长和普通朋友维持关系,尤其是同性朋友。身边比较的好的朋友依然是中学时期的那几个,但那几个也都多少渐行渐远。


困扰了一整个冬天,我更加确信:

我不知道怎么开始深入友情,不知道怎么维系友情,也不懂得如何选择朋友。


出国之后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,家境成长各不相同,更让我无所适从甚至迷失。

于是习惯性的在人前哈哈假笑应声附和,内心则参杂着对探索陌生意识时的小心翼翼、打开认知空白时的自卑怯懦、有时还有无数个对“与自己认同相反”的事物的无语与白眼…各种感受互相争吵着,时而自卑占据上风,时而郁闷主导情绪。


我才发现自己前二十多年的人生里,原来还有这样一段与人际交往有关的空白。


后来我通过看书和一些心理博主的视频慢慢想找到一些方法论,才知道我会出现这样迷失的状态的原因,归根结底是,我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,甚至就连我对于自己的认知也过分地依赖于外界对我的评价。

这似乎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忸怩状态,具体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就体现于,害怕被他人影响所以保持距离;遇到与自己观念或性格或处事方式上不同的人习惯性先怀疑自己;打心里期望对方给我同等的体恤但是得到的总是失望…然后就是我永无止境精神内耗。


肤浅到学历高低,美丑富穷,深刻到宗教观念,政治立场,人格特征,只要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特质,它们所构成坐标就是我应当坚定的评价体系。


套用了他人的三个字:善,诚,志。

我将它们解释为:

善:指内心柔软,不损别人的利益

诚:指诚实正直,不虚情假意

志:指有抱负和理想,并为之笃行

我没有为它们添加刻度,这个结构也许会随着我世界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。

我把这个三角尝试带入了身边的一些人身上,发现一切都说得通了:那些我心有好感的人多数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太多的黑点,而那些相处时让我产生不适的对象或多或少都有某项上的缺失。


然后我又把它带入到了我自己身上,我才意识到,这个坐标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,不是让我暗戳戳的在心里judge别人,而是指引自己去成为想要成为的人。迷失方向的时候它告诉应当坚持什么,怎么走是对的,这样我便不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影响而动摇或者怀疑自我,便有了内心世界里的秩序井然。


或许我对于人际关系的迷茫,本质上是对自己精神世界混乱的的外在表现。而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出口。


想到这里也觉得这个冬天经历的一切都值得了。



 
评论
热度(3)
© _伍ga | Powered by LOFTER